子宫内膜炎作为常见的妇科疾病,困扰着不少女性。对许多患者而言,子宫内膜炎究竟是怎么得上的,又该如何诊断出来,始终是萦绕心头的疑惑。接下来,就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两大关键问题。
子宫内膜炎的成因探秘
细菌感染引发炎症
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炎由细菌感染导致。其中,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主要致病菌。这些细菌常通过阴道上行,经由宫颈进入子宫,当女性经期、产后或流产后,身体抵抗力下降,子宫内膜有创伤,细菌便会趁虚而入,在子宫内大量繁殖,进而引发炎症。此外,不卫生的性生活,也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,增加子宫内膜炎的患病风险。
宫腔操作埋下隐患
频繁的人工流产、刮宫、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,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,破坏其天然防御屏障。
一旦手术过程消毒不严格,或者术后护理不当,细菌极易入侵,引发子宫内膜炎。例如,部分女性在做完人工流产手术后,没有按医嘱做好护理,过早同房或盆浴,最终导致子宫内膜炎发生。
邻近器官炎症蔓延
当女性患有输卵管炎、卵巢炎等邻近器官炎症时,炎症有可能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。由于盆腔内器官位置相邻,炎症很容易相互波及,子宫内膜自然也难以幸免。
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
妇科检查初步判断
医生首先会通过妇科检查,直接观察阴道、宫颈及子宫的情况。患有子宫内膜炎时,医生会发现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,子宫体有压痛感,质地较软,这些初步症状有助于判断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炎。
实验室检查明确病菌
通过对阴道分泌物、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涂片和培养,能确定具体的致病细菌种类,并分析其对药物的敏感性,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的用药依据,有效提高治疗效果。此外,血液检查可查看白细胞计数、C 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是否升高,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炎。
B 超检查深入分析
B 超检查可以清晰呈现子宫的形态、大小,以及子宫内膜的厚度、回声等情况。患有子宫内膜炎时,B 超影像会显示子宫内膜增厚,回声不均,还可能出现宫腔积液等异常表现,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更深入的评估。
常见问题解答
子宫内膜炎会有癌变风险吗?
通常情况下,单纯的子宫内膜炎癌变风险较低。但如果炎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,反复刺激子宫内膜,导致内膜异常增生,就可能增加癌变几率。因此,确诊子宫内膜炎后,一定要积极治疗,定期复查。
治疗子宫内膜炎期间能怀孕吗?
不建议在治疗期间怀孕。因为此时子宫内膜环境不佳,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和发育,而且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,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。建议在炎症治愈后,再考虑怀孕。
无症状需要治疗子宫内膜炎吗?
即便没有明显症状,一旦确诊为子宫内膜炎,也需要进行治疗。因为炎症若持续存在,可能会对生殖系统造成慢性损害,导致输卵管粘连、盆腔粘连等并发症,影响生育功能。
了解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和诊断方法,有助于女性早发现、早治疗。如果你对子宫内膜炎还有其他疑问,或有相关的经历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