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时期,宝宝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,免疫力较弱,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,新生儿败血症便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。深入了解新生儿败血症,对保障宝宝健康至关重要。
一、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
新生儿败血症指的是新生儿时期,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,并在其中生长、繁殖,产生毒素,进而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。与成年人相比,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,无法有效抵抗病原体,导致病情发展迅速,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危及生命。
二、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感染途径
产前感染
母亲孕期若感染细菌或病毒,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。例如,母亲患李斯特菌感染、巨细胞病毒感染时,就可能将病原体传给胎儿,引发新生儿败血症。
产时感染
分娩过程中,若胎儿吸入被污染的羊水,或产道内存在病原体,胎儿经过产道时接触并感染病原体,便可能引发败血症。胎膜早破时间过长,会增加胎儿感染的风险。
产后感染
这是最为常见的感染途径。宝宝出生后,皮肤、黏膜破损,护理人员的双手、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,都可能使病原体进入宝宝体内。另外,脐部是新生儿出生后暴露的创面,若护理不当,细菌可通过脐部侵入血液循环,引发败血症。
三、应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
药物治疗
医生会根据病原菌种类,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,及时控制感染。治疗过程中,会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,确保治疗效果。
支持治疗
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。对于病情严重的宝宝,可能需要吸氧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,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。
家长常关心的新生儿败血症问题
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症状?
新生儿败血症症状不典型,早期可能表现为反应差、嗜睡、少吃、少哭、少动。部分宝宝会出现体温不稳定,可表现为发热,也可能体温不升。病情严重时,会出现黄疸加重、皮肤瘀点、腹胀、休克等症状。
新生儿败血症能预防吗?
可以。孕期母亲要做好产检,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性疾病。分娩时,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,减少产时感染的机会。宝宝出生后,家长要做好皮肤、脐部护理,保持清洁干燥。避免让过多人员接触宝宝,防止交叉感染。
新生儿败血症治愈后会有后遗症吗?
多数症状较轻的新生儿败血症,经过及时、规范的治疗,可完全治愈,不留下后遗症。但病情严重,出现化脓性脑膜炎、休克等并发症的宝宝,可能会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,如智力低下、脑瘫等。
新生儿败血症虽对宝宝健康威胁较大,但只要家长提高警惕,做好预防措施,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,积极配合治疗,就能最大程度保障宝宝的健康。要是你对新生儿败血症还有任何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