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新手爸妈在宝宝出生后不久,就会发现孩子皮肤、巩膜微微泛黄,心头不禁涌起担忧 —— 这就是新生儿黄疸。作为育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,了解新生儿黄疸怎么办,以及其护理诊断方法,对家长至关重要,接下来,就为大家详细介绍。
深入认识新生儿黄疸
新生儿黄疸,本质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,致使皮肤和其他器官黄染。依据成因,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。生理性黄疸源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性,红细胞破坏后胆红素生成增加,而肝脏处理能力尚不完善,进而引发黄疸。一般出生 2 - 3 天后出现,一周左右自行消退。
与之相对,病理性黄疸成因更为复杂,包含感染、新生儿溶血病、先天性胆道闭锁等。这些病症不仅会让黄疸症状加重,还可能伴有发热、呕吐、大便颜色异常等其他症状,需要及时就医治疗。
新生儿黄疸怎么办
医疗干预手段
光照疗法:光照疗法借助蓝光将胆红素转化为可排出体外的形式,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手段。宝宝需在光疗箱内,佩戴眼罩与尿布接受照射。治疗过程中,要密切监测体温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。
药物治疗:医生会依据宝宝的具体情况,开具肝酶诱导剂、白蛋白等药物,辅助肝脏代谢胆红素,降低胆红素脑病风险。
换血疗法:针对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或高胆红素血症,换血疗法能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,但因其具有一定风险,需严格把握使用指征。
家庭护理方法
除了医疗干预,家庭护理对缓解新生儿黄疸也十分重要。保证宝宝充足的喂养,促进排便,有助于胆红素排出体外。此外,在阳光不太强烈时,让宝宝适当晒太阳,利用太阳光中的蓝光帮助退黄。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,且晒太阳不能替代正规治疗。
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
皮肤完整性受损风险:由于黄疸导致皮肤黄染,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可能受到影响,增加了感染的风险。护理时,要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擦伤。
家长知识缺乏:很多新手父母对新生儿黄疸认识不足,可能因过度担忧或护理不当,影响宝宝康复。医护人员和社区应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,提供科学的护理知识。
潜在并发症风险:严重的黄疸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,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、食欲和活动情况,如有异常,及时就医。
解答常见疑问
黄疸值多少需要治疗?:一般来说,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 221μmol/L,早产儿超过 256μmol/L,就需要进行干预治疗。但具体情况,需由医生根据宝宝的日龄、体重、健康状况等综合判断。
停喂母乳能治疗黄疸吗?:如果是母乳性黄疸,暂停母乳喂养 2 - 3 天,黄疸通常会明显减轻。之后可恢复母乳喂养,黄疸可能会再次出现,但一般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。
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吗?:生理性黄疸和经过及时治疗的病理性黄疸,通常不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。但如果黄疸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,胆红素可能会损害神经系统,导致智力发育障碍。
要是你在育儿过程中,对新生儿黄疸还有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一起探讨,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。